【石蜜】〔平〕微温。
【麻子】〔平〕。初食利大小肠,久食则否。(陈士良)
【牛胆】《大寒》。利大小肠(《药性论》)。
【猪胆】微寒。
证类
【朴消】寒、大寒。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
【芒消】大寒。五脏积聚,久热胃闭。
【大戟】寒、大寒。利大小肠。
【槟榔】温。逐水,除痰癖。
【牵牛子】寒。治痃癖,气块,利大小便(《药性论》)。
【郁李仁】平。治肠中结气,关格不通(《药性论》)。
以大便不通而用篇中诸味,皆可无藉思索,立得成验者,岂遂径情直行竟投之乎!抑犹当瞻顾详审乃用之也。予则谓下药终不可浪投,观仲景谆谆于不可下,至反复烦碎,而所谓当下之急下之者,脱口而出,又若断不容迟,则其故必有在矣。夫当下之证,莫多于《阳明篇》,以阳明之病为胃家实,正大便不通之谓也。然犹汗出多者不可下,小便多者不可下,不能食者不可下,脉缓弱者不可下,何况咽中闭塞者不可下,诸外实者不可下,脉浮大者不可下,病欲吐者不可下,诸四逆厥者下可下,面合赤色者不可下,心下硬满者不可下,又迭载于《不可下篇》耶!虽然既已识其不可用,即不失其所当用,故夫大便不通而无以上诸证旁见侧出者,遂径情直行而用之,何患焉?以是观之,则篇中所载,已觉其谨严不苟甚矣。夫推寒荡热,两物之雄爽峻健,既已并峙于前,余非润以滑之,则血肉之品,苦以泄之而已,下药何限?岂独此区区哉!即唐氏所续,软坚逐水,导气开结,又岂无功相似,性相近者,可以罗列备采耶!“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得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可与小茈胡汤。”“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仲景于大便不通不下之下,不治之治如此,后人寻思于此而扩充之,即此篇治法亦自在矣。
小便淋
【滑石】〔寒〕大寒。通九窍六府津液,去留结,止渴。
【冬葵子及根】〔寒〕。主五癃,利小便。
【白茅根】〔寒〕。利小便,下五淋。
【瞿麦】〔寒〕。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
【榆皮】〔平〕。大小便不通,利水道。
【石苇】〔平〕。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葶苈】〔寒〕大寒。下膀胱水,伏留热气。
【蒲黄】〔平〕。心腹膀胱热,利小便。
【麻子】〔平〕。逐水,利小便。
【琥珀】平。通五淋。
【石蚕】〔寒〕。主五癃,破石,解结气,利水道,除热。
【蜥蜴】【寒】。主五癃邪结,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
【胡燕屎】〔平〕。破五癃,利小便。
【衣鱼】〔温〕。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又疗淋。
【乱发】微温。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
蜀本
【林石暖】主石淋。水磨服之,当得碎石随溺出。
药对
【车前子】寒。主淋,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
【茯苓】平。主淋,利小便(君)。
【黄芩】大寒。主利小便(臣),逐水,利小肠。
【泽】寒。主淋,利三焦停水(君),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败豉皮】平。主利小便(臣)。
【冬瓜】微寒。主淋,小便不通(君)。利小便,止渴。
【桑螵蛸】平。主五淋,利小便(臣),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类证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