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温。消谷,止利。
【】温。
【槟榔】温。主消谷,逐水,除痰。
宿食不徒停也,盖必有所挟焉。《外台秘要》方目所载,有伤寒宿食不消方,有留饮宿食方,有因食饮水上气方,有食不消成症积方,有积聚宿食寒热方,有食症及鱼肉成症方,有冷利食不消方,有下利清谷方,有下利食完出方。大率体气实者,食因病而用,病据食为橐;体气虚者,食遗病以泄,病因食遂殆。所以仲景书舍攻下温补无别法,独于差后劳复出一枳实栀子豉汤,而曰有宿食者加大黄。遂可见其因病治病,即于中挟入利导之治,不别立间架畛域,竟指为一病也,而今者特建标题为病纲领,何哉?推其微义,盖亦以经方值此,大抵用攻,第因病而致食留不去,病而食可行乎!故首列三品,原系经方正治,无从遗漏,此外则因邪而结者,疏其邪;因气而滞者,调其气;因肥腻而胶黏者,即为消其脂膏;因痰水而勾留者,即为行其潴蓄。甚至折其生气,而使难消者消;发其生气,而使难化者化。同曲与者,盖亦神乎治矣。于此见本书特立是篇,正为别树一义,羽翼仲景,救后人遇食即攻之失乎!
腹胀满
【麝香】〔温〕。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
【甘草】〔平〕。烦满,短气。
【人】〔微寒〕微温。胸胁逆满。
【朮】〔温〕。除心下急满。
【干姜】〔温〕大热。霍乱胀满。
【百合】〔平〕。邪气腹胀,心痛,浮肿,胪胀,痞满,寒热。
【厚朴】〔温〕大温。腹痛胀满。
【痷闾子】〔微寒〕微温。腹中水气,胪胀,留热。
【枳实】〔寒〕微寒。消胀满,心下结痞痛,逆气。
【桑根白皮】〔寒〕。水肿,腹满,胪胀,利小便。
【皂荚】〔温〕。疗腹胀满,消谷。
【大豆黄卷】〔平〕。五藏胃气结积。
唐本
【卷柏】温。
蜀本
【荜澄茄】温。主心腹间气胀,令人能食。
药对
【忍冬】温。主腹满(君)。主寒热,身肿。
【射干】微温。主胁下满急(使),散结气腹中邪气。
【香葇】微温。主腹满水肿(臣)。
【旋覆花】温。主胁下寒热,下水(臣)。主结气,胁下满。
证类
【诃梨勒】主冷气,心腹胀满,下食。
【草豆蔻】
直溢曰满,横充曰胀,皆气有所向而不遂也。胀与弛对(左成十年胀陷而卒,作张),则知其欲宽缓而不能矣。满与减对,则知其欲降泄而不能矣。夫气之浊者不降,则清者不升,行者不舒,则驻者自急,故满多实,而胀多虚。在仲景书,则胀满而按之痛者为实,不痛者为虚;胀满而时能减者为寒,不能减者为热。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姜汤、大建中汤、附子米汤,虚而寒者之治也。大承气汤、大茈胡汤、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实而热者之治也。本篇意义大旨似异,根柢究同,观其言痛者寥寥,而别着《心腹冷痛篇》,是其注意不全在实;气寒、气平者与气温者参半,是其设法不全在寒,如其用百合、庵闾、桑皮、黄卷、忍冬、香葇、旋覆,治邪而非偏寒偏热之邪。用麝香、皂荚、荜澄茄、射干、诃梨勒、草豆蔻,行气而非偏实偏虚之气。独理中汤全方端然首列,则知其病本属虚,而夹辅以枳实之泄满,厚朴之除胀,于是唐人之枳实理中、厚朴理中都可识经方与是篇恰合之故,且行水除痰,燠寒清热备,又可见胀满之因不一而足矣。
心腹冷痛
【当归】〔温〕大温。温中,止痛。
【人】〔微寒〕微温。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
【芍药】〔平〕微寒。疝瘕,止痛,中恶,腹痛。
【桔梗】〔微温〕。胸胁痛如刀刺。
【干姜】〔温〕大热。寒冷腹痛。
【桂心】大热。腹内冷气,痛不可忍。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