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51小说网>谁警告的侯亮平 > 第534章 便彻底从人们的记忆里抹去了(第2页)

第534章 便彻底从人们的记忆里抹去了(第2页)

“初步认定”、“老化”、“所致”……这些词语就像一块块砖,砌成了一堵无懈可击、也毫无细节的墙。郑建国用手指在这几个字上缓缓划过,仿佛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那种急于结案的敷衍。没有电线老化程度的鉴定报告,没有对“堆放物”具体成分的说明,甚至连最关键的起火点,都只是在附带的一张草图上,用一个潦草的“x”标注了一下,没有精确的位置和勘验细节。

他把这份报告推到一边,又拿起孙大鹏饭馆的那份。这份更薄,几乎只有一页半。结论是:“不排除后厨油垢堆积,遇明火或高温引发火情的可能性。”这是一个比“线路老化”更万无一失的理由,任何一家中式餐馆的后厨,都无法完全摆脱这个“原罪”。但郑建国记得,他曾私下问过孙大鹏,他的店虽然旧,但每天打烊前都会做初步清理,灶台附近更是重点。报告里对此却只字未提,仿佛那场火就是从油垢里“自然”长出来的一样。

这些报告,就像一个个打磨光滑的石头,找不到任何可以撬动的缝隙。它们完美地解释了“意外”是如何发生的,却完美地回避了“人”在其中可能扮演的任何角色。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份最厚的、关于城东农贸市场的火灾报告上。

这份报告足有七八页,因为它涉及的商户多,财产损失巨大,社会影响也最广。前面几页是密密麻麻的受灾商户名单和损失清单。郑建国翻得很快,直到他翻到“火灾原因调查”那一页,他的眉头才死死地拧成了一个疙瘩。

报告中写道:“……据多位目击者称,火势最先从市场东南角A区13号与14号摊位之间的杂物堆放处燃起……”

就这么一句。

只说是杂物堆放处起火,可那堆东西到底是什么?是纸箱,是泡沫,还是浸了油的破布?最重要的是,到底是怎么烧起来的,报告里一句都没有具体提及。没有找到助燃剂的痕迹,没有发现烟头之类的火源,最后,调查人员大概是觉得无法解释,便在结论里含糊其辞地写下:“……起火原因复杂,不排除易燃物自燃或外来火源等多种可能性,因现场烧毁严重,具体原因难以认定。”

“难以认定”——这四个字,就是整场灾难的终点。它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了所有的疑问和追寻真相的可能。

郑建国闭上眼睛,今天白天在市场废墟前看到的一幕幕,又在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来。他想起了那些被熏得漆黑的钢梁,像一副巨大的骨架。他想起那些如蛛网般盘踞在市场顶棚的老旧电线,有些地方的绝缘胶皮已经脱落,随意地搭在木质的摊位隔板上。他还想起市场里那些被货物挤占得只剩一人宽的通道,各家商户的货物、包装箱、垃圾桶胡乱地堆放在一起,形成无数个消防死角。

从物理条件上讲,这里的确是一个完美的火灾温床。任何一颗微小的火星,都足以在这里掀起一场燎原大火。消防队的结论,从这个角度看,简直是无懈可击。

接下来的几天,郑建国的世界被割裂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层面。

在白天,他依旧是那个戴着眼镜、略显斯文的乡政府干部。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件:关于村里道路硬化的申请、农业补贴的发放清单、乡里小学危房改造的预算报告……他像一台精确运转的机器,批阅、签字、盖章,处理着这些琐碎而繁杂的日常工作。他的表情平静无波,语气温和有礼,无论是面对前来办事的村民,还是前来视察的领导,他都表现得无可挑剔。

这种日常的繁琐,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绝佳的伪装。没有人会想到,在这副一丝不苟的公务员面孔之下,隐藏着一颗正与巨大阴谋赛跑的心。他甚至会和同事们开几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聊聊昨晚的足球赛,或是抱怨一下食堂的饭菜。他越是融入这片平静的湖面,他所探寻的暗流就越是显得波涛汹涌。

然而,一旦夜幕降临,或者在工作的间隙,他便会立刻切换到另一重身份。他变成了那个孤独的调查者,一个在文字和数字的丛林里追踪猛兽的猎人。他白天处理过的那些看似无聊的报表、档案,都成了他秘密调查的工具。

他一边若无其事地整理着乡里的各类档案,一边将他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与那几场火灾相关的人和事上。他不能再去火灾现场,那太容易引起注意。他的战场,转移到了这些故纸堆里。

机会很快就来了。那天下午,乡里的会计老张抱着一摞新的报表走进办公室,其中就有关于近期“灾害损失专项补助”的申请材料。郑建国的心猛地一跳,脸上却不动声色地接过文件,笑着说:“张会计辛苦了,放着吧,我待会儿就审。”

待办公室只剩下他一个人时,他立刻将那份补助申请抽了出来。果不其然,他发现补偿名单上赫然又多了两家商户提交的火灾损失申请。

一家是开五金店的,叫刘国强;另一家是开小服装店的,叫陈芬。他们的店铺都在那场农贸市场的大火中化为了灰烬。

郑建国戴上老花镜,几乎把脸贴在了申请表上。他看得极其仔细,连表格的边角褶皱都不放过。这两份申请的格式和内容,都与之前那些受灾商户的材料大同小异,填写的损失金额也都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起火理由,更是出奇地一致,都和之前那些官方报告的口径差不多:刘国强的申请书里写着“疑似市场电路老化波及”,陈芬的则更简单,直接写“市场失火,本店受灾”。

这些理由,就像是统一培训过的话术,滴水不漏,却也空洞无物。

如果是别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些材料,核对一下身份和店铺信息,确认无误后就会盖章通过。但这在郑建国眼里,却像是一道精心设计的谜题。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协调——这两份申请提交的时间,比其他商户晚了将近一周。

为什么会延迟?是真的因为手续繁琐,还是……在犹豫什么?

这个疑问,像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在他心里漾开了一圈圈的涟漪。

郑建国没有声张,他特意压下了这两份申请。第二天,他借口要去县工商局核对乡里个体户的年检资料,离开了办公室。这本来是一项枯燥的常规工作,同事们谁也没在意。

工商局的档案室里弥漫着一股纸张发霉的味道。郑建国谢绝了工作人员的帮助,说自己想“随便看看”。他在一排排高大的铁皮文件柜之间穿行,最终找到了存放农贸市场商户注册信息的那一柜。

他像一只耐心的老猫,在浩如烟海的卷宗里,精准地找到了刘国强五金店和陈芬服装店的档案。

他先打开刘国强的卷宗。里面是几年来所有的经营记录和税务报表。郑建国一页一页地翻看,手指在那些数字上缓缓移动。他很快发现,刘国强的五金店,生意一直不太好。从税务报表上看,他的营业额已经连续两年下滑,甚至有好几个月处于亏损状态。最近半年的进货单据更是少得可怜,显示他的店铺基本上已经处于半停业状态。

一个生意惨淡、濒临倒闭的店铺……郑建国脑中灵光一闪。他想起了之前在拆迁办的会议上,似乎听到过这个名字。

他放下工商档案,又马不停蹄地赶回乡里。他找到负责拆迁档案管理的小王,以“需要核对受灾商户是否属于拆迁范围,以便确定补助标准”为由,调阅了农贸市场的拆迁户谈判记录。

记录本上,刘国强的名字赫然在列。记录显示,他最近一直在和拆迁办因为补偿条件

拆迁办根据他店铺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评估价值,给出的补偿款远低于他的预期。他一直拒绝签字,是个不大不小,但态度坚决的“钉子户”。

然而,一场大火,改变了一切。

他同样清楚,仅凭工商档案和拆迁记录这些间接材料,还远远不够。他需要来自火灾现场的、更直接的证据,哪怕只是一些官方报告中被忽略的细节。

于是,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郑建国试着拨通了县公安局消防科的电话,希望能联系上负责那几起火灾调查的部门,了解一下最新的进展。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听筒里传来一个年轻而略带疲惫的声音,背景音里夹杂着键盘敲击声和其他电话的铃声,显得十分嘈杂。

“喂,你好,消防科。”

郑建国清了清嗓子,用最平和、最官方的口吻说道:“你好,同志,我是城关乡政府的郑建国。我想咨询一下关于前段时间,我们乡旧城区那几起火灾的调查情况,特别是农贸市场那起,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他刻意强调了自己乡政府的身份,希望这能让对方重视一些。然而,电话那头的年轻人似乎对此早已司空见惯。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