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51小说网>孙子兵法智慧全集 吴学刚 > 第六章 虚实篇(第5页)

第六章 虚实篇(第5页)

司马懿喘息了一会儿,慢慢地抬起右手,用手指指自己的嘴,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喝——粥——”

一个侍女连忙出去,端着一碗粥来到司马懿面前,司马懿抖着手去接,可他的手抖动得太厉害,最终还是拿不住碗。侍女只好端碗送到司马懿的唇边,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把粥送进司马懿口中。司马懿的嘴慢慢地蠕动着,粥不断地从嘴角流出来,流到下巴的胡须上,又顺着胡须滴落在他的衣襟上。

喝着喝着,司马懿突然咳嗽起来,嘴里的粥喷了出来。不仅喷到他自己身上,还喷了喂粥的侍女一身。侍女放下手中的碗,拿过毛巾给司马懿擦身上的粥。司马懿叹了一口气,闭上眼睛。

李胜看见司马懿这副样子,就走上前去,对司马懿说:“太傅,大家都说您的中风病复发了,没想到您的身体竟这样糟,我们真替您担心!”

司马懿慢慢地睁开眼睛,气喘吁吁地说:“我老了,又患病在身,活不多久了。我不放心的是我的两个儿子,你今天来,我很高兴。我以后就把两个儿子托付给你了。”说着说着,眼中流下泪来。

李胜连忙解释说:“太傅不必伤心,我们都盼着您早日康复呢。我马上要到荆州赴任,今天特意来拜望您,向您辞行的。”

司马懿故意装糊涂,说:“什么?你要去并州上任,并州靠近胡人,你去了要很好地加强戒备,防止胡人入侵。”

李胜见司马懿年老耳聋,连话都听不清了,就重复说:“太傅,我不是去并州,是去荆州。”

司马懿听了,故意对李胜说:“你刚去过并州?”司马昭凑上前去,大声对司马懿说:“父亲,李大人不是去并州,而是去荆州。”

“哦,是去荆州,那更好了。唉,我人老了,耳聋眼花,不中用了!”司马懿对李胜说。

李胜认为司马懿确实老病无用了,就站起身来,对司马懿告辞说:“太傅多保重,您的身体会好起来的,以后有机会进京,我会再来拜望您的。”说完就离开了太傅府。

李胜刚出府门,司马懿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手捋胡须,看着司马昭,父子两人相视而笑。

李胜出了太傅府,直奔曹爽的府中,见到曹爽,高兴地说:“司马懿人虽活着,却只有一息尚存,已经老病衰竭,离死不远了,不值得您忧虑了。”

曹爽听了,心中大喜,当即把李胜留在府中,饮酒庆祝。从此以后,曹爽根本就不把司马懿放在心上了,更加独断专行。

春天到了,按照惯例,曹魏皇帝宗族要去祭扫高平陵。曹芳起驾,曹爽,曹羲等兄弟全部随驾同行,一行人耀武扬威,浩浩荡荡开出了洛阳城。

等曹爽他们出城不久,司马懿就精神抖擞地带领着司马昭、司马师披挂上马,率领着精锐士兵占领了洛阳各城门与皇宫,把洛阳城四门紧闭,不准人随便出人。然后假传皇太后的诏令,废曹爽为平民,并派人把诏令送到皇帝曹芳那里。

司马懿握有重兵,曹爽又设防备,所以只能坐以待毙。司马懿下令把曹爽兄弟及其亲信桓范、何晏等人抓起来砍了头,并灭掉了三族。类似的例子还有燕王朱棣夺位之前的装疯的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这个21岁的年轻皇帝接到手的,是一根利刺攒集的权杖,这些利刺不是别人,而是他的二十几个辈尊位高的皇叔,一个个都被封为藩王,割地而据,坐拥强权,要想保住自己的帝位,必须削夺这些藩王。

燕王朱棣是最使朱允炆感到棘手的。他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生性坚毅沉稳,机智多谋,既英勇善虞,又能以诚待人,在创建大明王朝的斗争中屡立战功,颇为朝野所推重,连朱元璋也对他另眼看待。由于前面的三位兄长俱已死去,如今诸王之中以他为长,若能先将这根利刺削掉,其他诸王自然会乖乖地听命。于是,一道削藩的诏书下到北平。

当朱棣接到诏书时,他轻蔑地一笑,他11岁被封为燕王,21岁就镇藩北平,至今已近二十年。他多次率部出征,深入沙漠腹地,将蒙古人赶到大漠之北,他的实力也因此大大地扩张。

朱棣满以为朱元璋会将帝位传给他的,当年朱元璋也曾这么表示过,没想到最后却把皇位交给了朱允炆,他不得不对这个侄子称臣,对此他耿耿于怀。他正等着朱允炆摆拨不开的时候来收拾残局的,没想到这他一出手就这么老辣。

但是,朱棣也明白,他现在还不能公开同朱允炆抗衡,便借口有病不出,留在王府内,秘密训练士卒。不料此事被人告发,朝廷派来使臣查问。使臣们来到北平,却发现北平街头有一疯汉,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在大街闹市之上,边走边狂呼乱叫。走到酒楼饭铺门前,便闯了进去,夺了酒肉饭食就吃,同时还颠三倒四地胡说八道。吃饱了,喝足了,便倒在街头之上呼呼大睡,有时从早睡到晚也不醒来。这个疯汉,便是燕王朱棣。使臣命人将他护送回到王府,并亲自前去探视。那时已是六月盛夏,天气极为炎热,人们赤膊摇扇,还是挥汗如雨,他却围炉而坐,一边烤着火,一边还嚷着叫道:“太冷了,太冷了!”

就这样,朱棣装疯作傻,骗过了朝廷的使臣,最后发动军事政变,此时,他的病态病容一扫而光,对众人宣布道:“我哪里有病,迫于奸臣陷害,不得不如此。”接着兴兵南下,经过三年内战,推翻了朱允炆,朱棣称帝登基,便是大名鼎鼎的明成祖了。

在现实中,做人必须讲究“韬光养晦”的策略与艺术。不懂得韬光养晦者,他们往往不会因锋芒毕露而走向成功,却反而容易因此遭受挫折,甚至一蹶不振。

某大企业的市场总监血气方刚,上任之初把三把火烧成燎原之势,大刀阔斧撤换班底,推行改革。这位总监颇具才华,但因年轻气盛,因而,遭到其他中层主管的抵制。整个蓝图成了他的独角戏。别人非但没有发挥力量,反而把他视为障碍。最终越唱越难,只好挂印自己走人。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这样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世不留余地,咄咄逼人。他们虽然也有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挫折。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过于天真,没有把握好露与不露的关系。

有一位分配到某单位的大学生,从下车间开始,就对单位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未到一个月,他给单位领导上了洋洋万言意见书,上至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职工的福利,都一一列出现在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他被单位的某些掌握实权的领导视为狂妄、骄傲,甚至背地里说他有神经病,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且找个理由将他退回学校再作分配。

上面两个事例正是锋芒毕露者的典型,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韬光养晦,在新的人际关系圈子中未能处理好包括上下级关系在内的各种关系,加上又不注意讲究策略与方式,结果不仅是妨碍了个人才能的发挥,还招来了妒忌和扫除。

人们在职场中的心态是很复杂的。人人都希望在某些方面,至少也要在一方面超过别人,以引起别人刮目相看,既不希望对方不停地炫耀自己,又不希望被别人揭短。总之,不希望比别人低三分。所以,对待老板、同事时,该装傻时就要装傻,千万不可聪明过头,引出不必要的麻烦。

5.战胜不复,不重复老一套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断地变化,世上没有一成不变而可以永久生存、永久立于不败之地的事物,所以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改变自身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原文: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孙子兵法·虚实篇》

译文:

依据客观情况和敌情变化而确定我军应采取的作战态势,灵活作战,所采取的行动措施,高出于众人一筹,众人就会看不透,即使把胜利的结局告诉众人,他们也不了解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尽管众人知道我军所以胜敌的作战外部形式,用了哪些可以战胜敌人的作战方法;却不知道我军所以能克敌制胜的内部谋划奥妙所在,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采取这种作战方式,是怎样灵活运用这些作战方法的。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总是在发展着,因此,每次战胜,都不是重复使用以往的战法,而是根据敌情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战法也就变化无穷。

解读: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