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放开柳白的手,低声回答:“我会选择后者。”
柳白笑起来:“就是啊,任何理智的人都会选择后者,放弃前者。那么,现在我对你没有任何抱怨了,你是留下来与霍先生谈还是回冰墙去?”
林轩毫不犹豫地回答:“留下来。”
“那我就祝你好运,希望你能跟霍先生有良好的沟通。”柳白后退。
“霍先生,能不能到你房间里去谈?”林轩问。
霍东国经了刚刚那一摔,精神似乎变得正常了不少,大步进屋,在门里回身相邀:“进来谈吧。”
林轩向柳白挥挥手,然后走进了那间屋子。
墙上挂着的地图有着各种版本,地名标注有的使用俄语,有的使用英语,有的使用日语,其边界线划分也各个不同,可见地图是来自于各个国家的,而非一家所有。
林轩迅速在地图上找到了超级种子库的位置,并将未来可能用得上的逃遁路线做了规划。
“我不知道老魏在哪里,因为我从未在这里见过他。不过,我知道‘大帝’原先的计划是跟他合作,共同获知‘球中球’里的秘密。但不知道为什么,双方撕破了脸皮,从盟友变成了敌人。”霍东国说。
林轩知道,现在去品评谁对谁错没有任何目的。他清楚魏先生的为人,绝对不会为了利益、名声去做任何事。如果连魏氏夫妇都失去公平公正的立场,那全世界的华裔异术师就对靠不住了。
“说说那冰墙和球体。”林轩截断霍东国的话头,直接引导谈话内容。
“冰墙是我进行种子库根基探测时发现的,当时我先使用雷达震荡射线波扫描的方式,发现地底有这样一个奇特的空间。要知道,在北极能够寻找到的可用大陆实在太少了,所以各国才会展开大规模的填海行动,在海底大陆架上做文章,争取拓展自己的国家领土。种子库的建设工作由我全权负责,所以一旦发现有新情况,立刻就记录下来。按照合约,我必须在三年内完成建筑工作,于是我大量聘请工人,既没有耽误种子库的开业典礼时间,又将这里完全挖掘出来,形成今日的庞大规模。”霍东国颇为自负地说。
根据挪威政府官方网站上公布的种子库建设方案,工人们将在这座冰山向内开凿出120米长的隧道,到达永久冻土带。然后,他们将按照美国国家黄金储备库诺克斯堡的安全设计模式,在隧道的尽头修建种子库,并在隧道和种子库的外围筑一层一米厚的混凝土防护板,隧道外面则是一个可抵抗数吨*爆炸威力的密封门。种子库长四十五米,宽、高各四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大小,内部还建有空气交换和制冷设备。所有运抵这里的种子将被放在一个个特制的铝盒内,每颗种子外还包有防水锡箔。种子库建成后,每年只会打开一到两次,用来进行内部检查和增加新的种子品种。此外,挪威政府还计划开发附近的一座煤矿,并建设一个小型发电厂,以保证种子库的能源供应。按照设计者的构想,如果有一天人类面临灾难,无论是气候变暖、传染病还是核战争等,人迹稀少的北极地区都将是受灾最少的地方。那样,人们就可以来到这里,打开种子库,寻找合适的种子重新开始生活,至少可以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
当初提出“种子库”这一设想并极力推动的人是2007年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得主、美国人奥利弗??史密斯,他无疑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大师,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中为生命科学尤其是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发明的凝胶电泳和基因剔除技术已经成为此类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尤为值得赞扬的是,他在70多岁的时候,仍然坚持每天很早去实验室进行生命科学的研究,并于199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会员,此外还曾经担任多家科学协会的主席。
史密斯第一次提出“种子保存”的设想是在1955年前后,当时生物科学领域知识贫瘠,根本没有力量实施该项计划。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高科技发展太快,新产品的出现周期越来越短,于是“种子保存”就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种子库的室内环境非常安全,正常年份,种子库内的自动温控系统将使空气交换机和制冷设备交替工作,把温度常年控制在零下18摄氏度。如果遇到停电,冻土层内的天然低温也可抵抗热浪。理论上说,在冻土层里,猛犸象的尸骨能一直完好保存几万年,再加上个密封的种子库,热浪不可能进来,不必担心温度突变催发种子萌芽的事。另外,种子库比海平面高130米,所以就算是南北极的冰山都融化,海水也淹不进来。
公平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说,霍东国是超级种子库背后的无名英雄,值得后代人永远铭记。因为他督建的这个特殊建筑很有可能加速下一代地球人的发展历史,成为大毁灭之后的“植物方舟”。可惜的是,他在建造种子库、大兴善举的同时,又长期秘密开挖“球中球”,此举很可能给地球带来大灾难。
林轩不解:“那么,现在呢,霍东国到底是想做历史的罪人,还是历史的证人?”
第五百九十章 世纪狂想
“试过了所有方法,都打不开那冰墙?”林轩问。
“当然。”霍东国回答,“作为一名建筑师,我对于全球凿岩技术了如指掌,很多这方面的权威都是我的老师和同学。所以,我打不开冰墙,全世界就再没有一个人能打开它。”
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霍东国的傲气,诚然,在每一个领域内的登峰造极者,都该拥有这样的傲气,也的确具备傲视群雄的霸气。
“这几乎是一个充满悖论的结果,你是最锋利的矛,而现在却面对一只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一手执矛,一手执盾,岂非自相矛盾?”林轩无意讽刺霍东国,但眼下的局势,却真的变成了寓言故事《自相矛盾》里的真实一幕。
霍东国没有理会林轩无意中带出来的嘲讽之意,走到桌边,揿下按钮,打开了投影机。一束白光打在对面的墙上,随即出现了一幅双球体“球中球”结构图。
林轩见过此类资料,那结构图是跟“上一代地球人避难进入地下”的世纪大狂想有关。
在该资料中,来自澳洲的科学家阐述,上一代地球人的文明高度发达,已经能够预见到世界末日降临的准确时间,就如同《圣经》上所记载的那样。于是,地球人采取了各种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大劫难,有的建造无敌方舟,有的深山开凿岩穴,有的躲避矿井最底,有的寻觅无人绝境。事实证明,无论是古老经书中记载的,还是今日的科学界们猜想到的,都反映了上一代地球人的真实状态。同样,这一代地球人面对未来可能降临的灾难时,也采取了同样的对抗模式。
看起来,地球的环境造就了人类基因,浩劫轮回之中,人类基因不变,思想、智慧、行为、好恶也是一成不变的,只能走着一条重复进行的老路。无论这条路有多长,其起源、过程、结局都不会有推陈出新的时候。
再往深处想,今日的地球人设计出“末日超级种子库”,以为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世壮举,百分之百能够将人类研制出的植物精髓传递给下一代地球人,使他们、她们或者它们在猿人、原始人的状态就能不劳而获,接受这一代地球人老祖先的馈赠。那么,这结果真的会出现吗?有了这样的种子就能保证加速地球生命的进化速度吗?
答案是否定的,“末日超级种子库”的反对者们就尖锐地提出:“现代人由古墓中挖掘出古莲的种子,千年不朽,仍旧可以催生发芽。古墓的主人选择古莲种子陪葬的时候,其目的应该也是留传后世子孙,使其可以凭着这些种子生存下去。可是结果如何呢?等到现代人发现这古墓和种子的时候,那古墓主人的子子孙孙早就湮没于饥荒战火中了,谁又会去在意一袋种子?”
反对者们推演了大浩劫之后的实况,假如下一代地球人仍旧从类人猿、原始人开始,那么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办法进入“末日种子库”,就算种子库因为地震而崩塌,则原始人获得这些种子时,也会因不能咀嚼咽下而抛弃,遑论把它们种到土壤里,使其发芽生根。
所以说,反对者们认为现在的一切工作都是徒劳的,必将随着大浩劫的来临而荡然无存。下一个地球轮回中的一切,还要从最原始、最低级的积累开始,不会有拔苗助长的奇迹发生。
霍东国打开激光笔,指着那结构图解释:“现代人所谓的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只有几百年的发展史,在此之前,全都是农业社会,靠着男耕女织勉强度日。所以,任何一个流派的科学家都承认,地球人现代的科学技术还是相当落后,距离想象中的巅峰时期还相差甚远。所以,我现在打不开这冰墙很容易理解,就像昔日清朝末年的皇家骑兵不可能用马刀方阵战胜八国联军的火枪火炮一样。但是,我们换一个思路,那‘球中球’一定是留有一个门户的,就像我们在种子库上留下门户一样。没有门,怎么能在进入后闭塞后路?我们现在找的,是那个门户,而不是暴力破墙。”
林轩不语,霍东国这些话在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但要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成功,却是非常困难。因为地球范围如此之大,要想大面积地挖掘,即使是沙特石油大王也无法承担这种巨大的开销。而且,该工程在时间上也是一个天大的未知数,历经几代人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建立寸功。
“我总在想,一定有比寻找门户更为便捷的方式。我父亲曾经告诉过我,办法一定比困难多,?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