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三的草场,在短短半年左右的时间里,都落在了元蒙和满清的手中。
忽必烈对于元蒙的战略,从来都是政治和军事两者相互配合,而并非是孤立开来。
前方的战事不断推进,在后方,元蒙的说客也在不断地游说拓跋魏的贵族,甚至包括是拓跋魏的宗室。
拓跋魏如果愿意归降的话,忽必烈确实是可以答应许诺给他们一个拓跋汗国,但这个汗国的国主不一定只能够是拓跋珪,其他的拓跋宗室之人,如果有这个能力,创造出足够的价值的话,忽必烈自然可以将这个人推到这个汗国之主的位置。
故而,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之前同样有望于拓跋魏皇位的拓跋宏了。
只不过,拓跋宏虽然和皇位失之交臂,但是,也绝对不是那种背弃国家之人。
他也只不过是在吊着元蒙的人,一方面,通过这条线调查拓跋魏内部有哪些人正在和元蒙私通款曲,除此之外,他也在利用这条线给拓跋家留下一个保存血脉的机会。
故而,就算没有想过答应,但他也没有直接拒绝。
但在事实上,却早就已经将这件事情禀报给了拓跋珪。
然而,拓跋珪得知这一件事情的反应之后,他的想法和拓跋宏截然不同。
拓跋珪虽然在这一世是二代君主,但在前一世可是开国之君。
甚至,这一世,他虽然是二代君主,可拓跋魏能够走到今天,他同样有很大的功劳,拓跋魏有相当一部分土地,就是他亲手打下来的。
开国之君和后面那些继承之君,他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能混为一谈吗?
凡是能开一国的,那都是在乱世中一步步杀上来的。
敢走这条路的,从一开始就是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之上,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输掉一切的准备。
子嗣、家眷、宗族传承,连赌上这些东西的魄力都没有的话,也敢尝试在这乱世中争一争天下?
没有这种魄力,就算走上了这条路,也不过是一个小丑罢了!
成王成皇之路,这一路的荆棘何其之多!但凡是走通这条路的,哪一个不是以无比决绝的姿态蒙着头一直走下去,生死艰难不过等闲。
既要又要,又想走这条路,又想给自己留退路,这天下的好事哪有那么多?
故而,拓跋珪一开始就没有想过那么多,要么打下一个拓跋帝国,那要么就战到最后一刻,直到他战死。
拓跋家的后续,如果他赢了,自然有一个辉煌的明天。如果他输了的话,和他有什么关系?
因此,在从拓跋宏这里知道这一件事情之后,拓跋珪压根就没有想过妥协,也压根没按照拓跋宏的想法来思考这件事情。
在第一时间,就直接下令关押了元赞、元欣等一众与元蒙存在联系之人,不管是宗室,或者是其他的贵族,一律皆不姑息。
甚至,他还准备拿这些人杀鸡儆猴,绝了手底下的人有私痛元蒙之心。
于拓跋珪而言,哪怕将拓跋魏拼上一个山穷水尽,他也要拼到最后一刻。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