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51小说网>异世明皇笔趣阁 > 第348部分(第1页)

第348部分(第1页)

徐子文回京之后作为勋贵也位列朝班,只是作为惯例很少理会朝政,每次上朝都是例行的旁听,只有皇上点名叫道才会表意见。此时出来说话,若是立场鲜明自然会得罪一方的大臣,徐子文可不是常炎林那家伙,稍微停顿了一下后道:

“微臣听了双方大臣的争论也有几日,觉得各有各的道理。微臣倾向于一个比较中和的办法来解决,既不太偏激,也不太保守!”

我呵呵笑道:“徐爱卿,你不会跑出来和稀泥吧?”

“微臣不敢!微臣只是觉得事情并非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也许大伙再想想就有第三个选择的办法!”

我已经知道徐子文要说什么了,作为我手下多年的臣子自然也是消息灵通,同时也懂得揣摩圣意。我拦住他要说的话道:

“这个话倒是对的!看来这个官绅一体纳粮还没有昭告天下实施,就是在朝廷内就引起这么大的争论,朕还有仔细思量思量!”

听皇上这么一说,反对的大臣无不欣喜。这可是难得驳回一次皇上的主意。他们正想着趁热打铁的时候,皇上又接着道: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大臣们没有争出个所以然来,朕就号召天下人来说说这个事

,最后大家谁说的有理了,朕再决定怎么办!”

皇上的一番话把大伙都说得愣在了当场,支持的大臣没有搞明白,反对派也没有弄懂,一个个愣住了。可惜皇上没有给他们机会问,因为皇上已经点名让钱龙锡出来说丈量土地的事情了。

就在大伙还在犹疑的时候,新一期的明刊就出来了,这次明刊比之以前有了变化,那就是多了两版,并不是因为这一期生的事情多,而是多出来的两版是专门用来讨论官绅一体纳粮这个事情的。这个时候,大臣们才明白,皇上所谓天下人一起讨论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个讨论得到了热烈的响应,比之以前讨论德才,四书五经跟格物致知还要热闹。有的是真的忧国忧民,有的则是要维护祖制,有的是想凑热闹,也有的是想博名声,总之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明刊刚刚出去,一些在京师附近的书生学子们就已经开始撰文表达自己的意见,铭心堂的主编们毫无例外的成为了支持派的主辩手。但随着明刊在大明各地传播开来,支持官绅一体纳粮的人也不在少数,虽然他们的目的各异,但却缓解了铭心堂主编们的压力。

因为明刊已经是朝廷的刊物,自然能够把握住辩驳的主题,防止他们将问题扯到了祖制上边去。所以每一期的明刊都将主题紧紧扣在官绅不纳粮的利弊上去,这一个做法让反对派往往还击无力,因为是否纳粮会牵扯到一个利跟德的问题。支持派能够旗帜鲜明的说官绅既是读书人就应该高瞻远瞩,不要纠缠于蝇头小利,而以此坏了国家大事。反对派在抵抗无力的时候,只能是扯起祖制的大旗。

可惜祖制这玩意也不太管用,比较太祖皇帝也就两百来年,前头的朝代多得是。前头朝代大臣都要缴税纳粮,为何他们就不可以?!双方从上古三皇五帝说起,一直说到太祖时代。铭心堂的张采将官绅不纳粮的缘由来历说的清清楚楚,让不少反对派打起了退堂鼓。而且在某些有心大臣的授意下,透露了朝廷以后纳税税额的计量办法,那就是基本保持田赋总额不变。这意味着,如果缴税的田地增多了,那么平均下来的单亩税额就少了。这种说法传开后,得到了很多百姓的支持!很多老百姓跑到衙门来问什么时候实施官绅一体纳粮,税额多少等等,这种情形让不少地方官心里生了变化!( )

第二百九十七章 报纸

经过明刊几个月的讨论,即使是既得利益者的读书人对于官绅一体纳粮的反对声也没有这么大了,因为明刊不是单纯讨论官绅不纳粮的缺漏,而是进一步宣扬读书人所应有的道德品格,而不是为了些许面子让朝廷财政存在这么大的漏洞。这种又捧又推的舆论导向让读书人里头生了分裂,后续的争吵跟讨论逐步演变成了各地的学子的交锋,铭心堂的主编们反而作壁上观了。能够有人分担压力,这是他们乐于看到的。

当然,朝廷也不是一味的要压低官绅阶层,毕竟国家是要靠他们来执政的!新一期的明刊表了贺逢圣的署名文章,提出了限制免税田地的折中办法,既可以保证朝廷的新政,同时也可以维护官绅们的等级地位。文中更是大力呼吁读书人不要为了些许的利益而背弃儒家的道义,重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等等的品格。

这篇文章一出就引起巨大的反响,特别是官场上的官员们,贺逢圣何许人?!没有皇上的默许,明刊能表这样的文章吗?!机灵的官员已经开始起草官绅一体纳粮的奏折,每一次改革何尝就不是一个机会呢?从前头的经验来看,皇上改革是不会退缩的,那些阻扰的官员往往是闲置到一边,而皇上用开的改革官员却是一升再升,所以此次赋税改革,不知多少人都在望着,至于损害的那点利益,真等做了官,又何必再去在意那点点田税!

贺逢圣的文章前半段改变了官场的导向,后一段却是引起了许多保守读书人的共鸣,特别是恪守儒家传统的旧派读书人。右侍郎刘宗周亲自撰文《道德论》表在明刊上,刘宗周已是当时大儒,他的倡议自然引起了更多人的附和。只是批判的观点逐渐生转移,某些有心人则是将话题放到了德才之辩的老问题,有的则是抨击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去经商这种有辱斯文的行为。

这些话题的辩论不单单是在明刊上,私下间也越来越多的讨论。贺逢圣有点心虚的站在下角,皇上正拿着一些铭心堂收到的投稿。这些投稿并不是不好,而是明刊章幅有限,有很多稿子都登不上去。虽然贺逢圣跟几个主编都草草看过一遍,但还是怕哪个想博名声的狂人些悖论之言惹恼了皇上,所以贺逢圣眼巴巴的看着皇上的神色,直到皇上将稿子放在书案上,他心里才松了口气。

“皇上,这些讨论已经出了明刊收录的范围,所以就没有刊登,所以”

我摇摇头道:“这些也代表了不少人的心声,让他们多讲讲道德修养也不是什么坏事,朕虽然唯才是举,但也不是不注重品格!”

“那”

我敲了下那堆稿子道:“这些里头挑些好的出来,该表的就表,不然刘老夫子又要找朕的麻烦了!”

刘宗周为人较为保守,所以对于我的新政持保留意见。我也不为难他,所以让他去管住礼部的科举这一块,他这样的人对着温体仁最好了。这些年刘宗周专心治学,倒是在朝野名声大振,在读书人中很有人望。而他在科举这件事上也相当持正,基本没有因为进士的名单生争论。

贺逢圣拿着一堆稿子走了,方正华才轻步走了进来。

“皇上,这是王公公来的密函!”

“哦!”我瞧了一眼打着密折戳印的密函,顺手接了过来。王承恩这些年都在大明各地奔波,他负责的地方情报收集倒是相当尽心。一般的情报自然无需亲自交到我手上,王承恩特别递上来的,要么紧急重大,要么就是我特别嘱咐过的。

我拆开看了一眼,不由眼睛一亮!想

不到啊,想不到我将密函放到了一边,沉吟了一下道:“收回去吧!”

方正华有些疑惑道:“皇上,这是王公公特意传来,只怕”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