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传说显然不是真实的,以李世民的万乘之尊,他不会施此雕虫小技来考试婚使。
从传说中的器物以及多羊、马、木头的叙述中,可知此为吐蕃百姓将生活经历中的聪明之举加于禄东赞身上,反映了吐蕃臣民对禄东赞的爱戴之情。
毕竟,大唐此时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吐蕃为一新兴小国,能娶回一名大唐公主就不错了,何况还是美若天仙的文成公主,他们大喜之余,自然要将禄东赞推崇到极致。
李锦燕此时尚不知自己已成为文成公主,其时她还在法寿寺内与数名尼姑讲经说法。
法寿寺由李道宗出资在太平坊内修建。
是时,皇上往往以兴造寺院和经像来表示对佛教的尊崇。
李世民于贞观元年将通义坊内的旧宅舍为尼寺,是为兴圣尼寺;贞观五年,为太穆皇后置慈德寺;贞观六年,又将李渊在观善坊的旧宅立为天宫寺;贞观八年,为太穆皇后返福,又在修德坊内置宏福寺。
在皇帝的影响之下,百官及富人纷纷舍宅立寺,以为功德。
到了贞观十四年,长安共有僧寺七十六所,尼寺二十八所。
人们到寺院之后,或叩拜祷祝,或诵经礼佛,以及参加浴佛节、盂兰盆节等节日仪式,另讲经亦为一项重要内容。
释家讲经,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仪式。
大凡释家开讲某经,均由法师和都讲两人担当,法师主讲经,即解释经文,都讲主诵经文,即唱经文。
其先唱经题名目,然后对经题进行诠释,谓之“开题”,再入文正说,正说时先摘诵经文,谓之“唱经”,次就经文解说,次吟词偈,其场面显得非常庄重肃穆。
佛经中的意义深奥,加上经词难懂,这种讲经方式渐渐仅在僧尼中实行。
为了让百姓大众能够听得懂,乐于接受,于是佛徒们借助一些通俗的手段来讲解佛经,称为“俗讲”,演讲者常常随文敷衍,援引故事来增强讲解的生动与通俗。
这样,其在宣讲佛经的同时,也起到了娱乐百姓的作用。
李锦燕此时与数尼围坐一起,其讲经说法为辅,主要是一起讨论佛经问题。
今天的议题由一尼最先开讲,其先唱道: 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头牛,常驱逐水草,随时诿食。
时有一虎,啖食一牛。
尔时牛主即作念言:已失一牛,俱不全足,用是牛为?即便驱至深坑高岸,排著坑底,尽皆杀之。
凡夫愚人亦复如是。
受持如来俱足之戒,若犯一戒,不生惭愧,清净忏悔,便作念言:我已破一戒,既不具足,何用持为?一切都破,无一在者,如彼愚人尽杀群牛,无一在者。
这段话以杀群牛为喻,告诫人们:要想修成正果,须严守全部佛门戒条,同时,人们违戒后要忏悔改过,不可重犯。
李锦燕此时已成为虔诚的佛教徒,她听完此喻,感叹说道:“此喻虽很浅显,然大有深意。
我佛如来在菩提树下独坐冥想获得了无上正觉,是为苦、集、灭、道四谛。
由此引申开来,人还要忍辱无垢,慈悲平等。
此牛主以为一戒已破,遂妄杀群牛,接着破戒,殊不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此时广博仁爱,抛去杀伐之心,即修炼成佛。”
txt小说上传分享
禄东赞却婚请亲 李道宗河源送女(7)
释迦牟尼佛的教义根本,是宣讲一切皆苦(苦谛),认为人生是苦海,人在生死苦海中轮回流转,永无休止。
推究致苦的原因(集谛),其以为业是苦的正因,烦恼是苦的助因。
业有身业、语业、意业三种,烦恼有贪、瞋、痴、慢、疑、见六种,因业与烦恼产生出无数苦果,要断绝苦果,就必须断绝业与烦恼。
这样,修行者才能无障无缚,从轮回中解脱出来,是为灭谛。
寂灭有道(道谛),道就是达到涅?的道。
佛家修行,以涅?为终极目的,佛教以为永无止境的生死轮回是极大的痛苦,涅?以后便能摆脱生死轮回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